鮮商品的物流配送備受關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著零售市場競爭加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快速食品、生鮮半成品和冷凍食品的需求增加,要求大型零售企業設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另一方面,由于生鮮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溫干貨配送,要求有相應保鮮條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徑有限,相對經營風險較大,使得多數連鎖超市一時沒有貿然介入。
我們可以通過中間商或供應商進行配送的方式來解決生鮮配送的問題,但由于其配送能力、配送服務質量、品控標準等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對大型連鎖超市體系,非正規的配送產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面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應商,實質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還會被計入商品價格,又在結算時返回到連鎖超市,最終擺在消費者面前的仍將是居高不下的售價。另外,該形式的配送服務體系尚未形成技術含量較高的“一條龍”的產業經營鏈條,對處于下游的連鎖超市生鮮經營來說,其上游始終是處于運作不順暢、不穩定的狀態甚至成為斷檔,這是繼我國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產銷銜接出現盲區之后,生鮮供應鏈上出現的第二個盲區-規范的生鮮配送體系,目前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連鎖企業向上游延伸和發展,那就是生鮮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連鎖超市集團的生鮮配送中心是一個連接上、下游的重要環節,有一部分連鎖企業已經開始組建自己的生鮮配送中心,雖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經開始認識并起步了。
1 華聯生鮮配送業務背景
對于規模化生鮮經營的大型連鎖超市集團來說,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良性運作十分重要,它將為整合和優化生鮮供應鏈各方面資源,為連鎖超市生鮮區的標準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為超市生鮮經營積蓄充足的后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優勢。
就目前超市生鮮品的采購渠道分布狀況看,超市生鮮品的采購來源主要有兩類,本地采購和產地采購。本地采購的產品包括葉菜類(蔬菜基地)、鮮肉類(肉聯廠)、鮮活水產(淡水養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漿、豆制品)、半成品涼菜、切配菜等;產地采購的產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凍水產、干鮮制品、加工制品。目前是以單店生鮮經營形式為主,得不到生鮮配送服務體系支持,限于配送環節保鮮水平不高,超市生鮮品采購集合的數量不大,使得超市生鮮區依賴于本地采購的生鮮品數量和品種比例相對較大,經營弊端一覽無余。同一城市連鎖超市的生鮮商品結構中,同樣存在嚴重的同構化現象,商品淘汰更新率較低,差異化經營和特色經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力較弱。
在采購渠道優化方面,如果建立起生鮮加工配送服務體系,連鎖超市可以在幾個方面顯現更強的市場運作優勢,一是可以有效整合本地連鎖店生鮮銷售的規模能力,以相當采購批量從農產品生產基地直接進貨,減少中間環節;二是可以將部分農副產品從本地采購轉為跨地區向產地采購,進而面向全國招標采購,擴大超市生鮮品的采購視野,為差異化經營和特色經營創造條件;三是結合采購渠道逐步向產地市場采購轉移,可以淘汰一些實力弱、運作不規范的中小加工生產廠商和供應商,有效重構和優化生鮮采購渠道。
建立自己的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它將成為有效連接生鮮供應鏈上、下游,改善連鎖超市生鮮經營采購運作環境的重要環節。華聯物流已經擁有一個生鮮配送中心,但由于其信息系統開發較早,功能、定位已經不能滿足管理和業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2 華聯生鮮中心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2.1生鮮貨品進貨問題
華聯生鮮貨品進貨時,有的貨品有外包裝,有的貨品無外包裝,有些蔬菜是連麻袋等容器一起進來,這樣收貨時有的是凈重,有的是毛重。
原先的操作是以出為進,即出多少貨,就認為是進了多少貨,這樣做的好處是和供應商結算方便,弊端是管理層無法對采購人員的采購質量進行考核,因為看到的數據、到門店的貨品數量都是合格的,采購質量是100%合格的。
2.2生鮮貨品庫存問題
生鮮貨品在倉庫中保存時,會發生水分蒸發、變質等自然損耗。由于原先的操作是以出為進,因此,這些損耗數據都無從查找。當這些損耗量較大或存在人為因素時,管理層也就不樂意了。
2.3生鮮貨品加工問題
華聯生鮮加工分為兩類:
一類是生鮮貨品進入倉庫后,需要進行簡單分箱加工就可配給門店,比如說蔬菜,把這些蔬菜分成一箱一箱(每箱六斤)后就能配給門店。對于以出為進的方式,在這種加工過程中到底損耗了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還有一種加工,涉及到了成本的轉移,用到了配方,同樣在加工過程中損耗了多少,也是一筆糊涂帳。
2.4生鮮配送中心的容器管理問題
華聯生鮮貨品中的冷鏈貨品、蔬菜、雞蛋等,都是放在周轉箱中進行裝載和運輸的。實際操作中都是業務人員每天把數據記錄在相應的紙面表格中,然后再手工計算送出去的數量、拿回來的數量,這些數量還要區分周轉箱的類型、區分是哪個供應商的,費時費力且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如何能夠通過系統自動計算出每天要送到每個門店各種類型的周轉箱數量數據、從門店拿回到物流的周轉箱數量數據是個比較棘手但必須解決的問題。
3 系統的解決方案介紹
海鼎的生鮮配送系統包含了采購入庫、加工管理、配貨出庫、周轉箱管理、退貨五大功能模塊。針對華聯物流的業務特點和其急需解決的問題、發展戰略目標,海鼎項目組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
為了能夠對采購質量進行考核、能夠對庫存過程中的損耗、加工過程中的損耗進行統計和分析,生鮮配送系統引入了庫存管理的概念。
在采購入庫后,記錄入庫數量,在加工過程中,記錄加工過程、揀貨過程中的廢棄物數量、揀貨完成后進行盤點,得到最后的實際庫存,就可以統計出采購質量如何、分揀損耗了多少。舉例說明,采購入庫數量為128斤,給門店配貨出庫后,實際發到門店的為100斤,分揀產生殘次物25斤,庫存1斤,則當日的分揀損耗為2(128-100-25-1=2)斤,采購損耗為25斤。如果最后的實際庫存不10斤,則當日采購溢余為7(10-(128-100-25)=7)斤。
通過以上數據,就可以知道采購員采購的商品質量如何,分揀出庫時到底產生了多少損耗,為管理提供量化的指標。
為了解決加工過程中庫存的轉移、成本的轉換,海鼎生鮮系統提供了分解型配方、組合型配方、加工任務。在加工任務中選擇好要加工的配方后,系統會告訴操作人員,從哪個地方拿什么貨品,拿多少,實際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員把實際用掉的原料數量、實際生成的成品數量錄入到系統中,系統會根據這些信息自動計算出成品的進價、成品的配價、成品的售價供操作人員參考,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生鮮配送中的周轉箱管理問題,一直是比較頭疼的問題。一箱蔬菜只用一個塑料箱裝就可以了,一箱雞蛋就會用到一個蛋框和四個蛋托這兩種類型的周轉箱,一盒絹豆腐又用不了一個塑料箱,一箱水果是用一個紙箱來裝的,塑料箱、蛋框、蛋托這些周轉箱要回收,紙箱不需要回收,但都要求出貨時裝車人員能夠明確知道有哪些種箱子,各有幾個。針對這種業務情況,系統支持用戶維護貨品和周轉箱的使用關系、使用數量,然后根據維護好的內容在配貨出庫時自動計算出門店使用的周轉箱類型、周轉箱數量,根據門店以前送到門店的周轉箱數據,系統自動計算出應回收的周轉箱數據,供送貨人員使用。
4 系統運行效果
華聯生鮮配送中心從2008年3月15日開始使用海鼎生鮮配送系統,進、銷、存過程也由原來的以出為進變為管理庫存,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提高了配送中心生鮮產品的質量控制水平,加強了采購員的采購談判能力;在此基礎上,企業就可以淘汰一些實力弱、運作不規范的中、小供應商,重建有效的生鮮采購渠道;這又有助于規范化管理程度,使連鎖超市與供應鏈上游的溝通更加順暢,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
在工作時間上,原來要到晚上九點多才能下班,現在七點多就可以輕松下班。
采用了海鼎生鮮系統以后,周轉箱數據都是系統自動統計、自動出數據,實現無紙化操作,不需要像以前一樣需要很多現場人員進行手工計算、手工統計、手工出表格,光這一項,就既為配送中心節省了人力,又保證了周轉箱數據的準確性。
5 結論
綜上所述,生鮮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調控大宗農產品物流和各連鎖超市生鮮區之間的物流聯系,并以生鮮配送中心為核心,向生鮮供應鏈的上游延伸,最終重新整合生鮮產品供求雙方的各種資源,包括:資金、設備、原料、貨源、人員、專業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為合理和有效。